马云也有干不了的活儿,物流不是快消品竞争重点
本篇概要导读:
“魏老师,马云杀入快消品了,还有各种B2B平台……,叫嚣着要把我们这些经销商干掉”。
别怕,别人研究互联网能干什么时,你要研究互联网干不了什么。危险就变成机会。经销商阶级绝不会被消灭,反而会升级。物流不是快消品的竞争焦点,马云也有干不了的活儿!
正文:
一、“互联网……会不会把我们这些经销商干掉”?
“魏老师,互联网……会不会把我们这些经销商干掉”
这两年,培训课间休息,网络互动上,经常有经销商问我这个问题,而且,一脸惶恐。
也难怪他们多虑,经销商这个群体,貌似手里没有核心价值,干的再大,也是个“拉皮条的”。往上看,“品牌”在厂家手里,厂家随时可以把经销商“过河拆桥”。往下看,“消费者”在终端手里,终端随时可以把经销商清场,或者进别人的货。大多数经销商在商业价值链当中,也就做个“二传手”,赚点“皮条费”。可是如今,“皮条费”也悬了!
首先是各地狼烟四起冒出来的,基于互联网的,订货送货平台,号称集中配送大物流公司B2B,要取代快消品行业“原始的”,厂家对经销商,经销商对二批商和终端店的配送模式。
重磅利空!阿里巴巴正式在手机阿里提出了“1688服务商”的概念,和全球优质供货商合作,然后通过地推人员推广,直接让终端门店下载APP,终端门店通过APP下单订货,菜鸟物流配送,跨国经销商二批商,直接实现“品牌商——菜鸟物流——终端门店”的模式。彻底的通路扁平化。
于是,业内传出恐怖的声音:“马云即将杀入消品了!”,“B2B、APP……新玩意儿,会逐渐跨过经销商”,“经销商这个阶级要被消灭”!!!
从理论上看,新的模式暗合了事物的基本规律,似乎有他做大的道理:不管是“品牌商——1688服务商+菜鸟物流——终端门店”也罢,“品牌商——各种B2B平台——终端店甚至消费者”也罢。都是在压缩物流层级,减少商品流通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成本,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更低的价格。事物发展应该有个基本规律,给消费者实惠的商业模式,会更有竞争力。而且,随着电商网商烧钱、玩资本、抢客流量、打无节操的价格战,实体经店也被迫降价,甚至线上线下同款同价。
但是,经销商这个阶级会被消灭——这是个不了解快消品细节的言论。
二、快消品的细节是什么?
终端是需要维护提升的,“拜访率”、“终端动销七要素(条码、位置、陈列、价格、助销、促销、服务)”、“终端拜访八步骤”,这几个基本概念,在快消品业内,人尽皆知。
快消品品牌要做好市场,首先要实现的“拜访率”:除了个别大品牌厂家会全国建立终端业代拜访队伍,绝大多数厂家是依靠经销商的人员车辆实现拜访率,逼着经销商“加人加车”,或者建立“厂家——经销商——开分销模式”。总之一句话,通过厂家+经销商+分销商三方力量的整合,提高终端店的拜访覆盖能力,提高拜访率,维护终端动销七要素——
1、条码品项维护:
a.经销商赊销撒货加品项:坐在家里等电话的“坐商”经销商,是品牌商淘汰的对象。经销商要带车带货沿街撒货,赊销铺货,甚至建立人车分离,业务原先拿单后送货的方式,去提高店内的条码品项数。
b.考核业代铺货率加品项:大品牌商,会建立自己的营业所办事处,厂家派人跑终端,过去的方法是考核业代“铺货率”,现在已经不流行了。
c.考核品项数加品项:现在流行的方法是:“加一个对勾当天奖励40元,丢一个对勾当天对勾处罚50元”——业代每次拜访终端店,对本品和竞品”打勾”统计店内品项数,下次拜访时发现“本品少了N个勾(终端品项数比上次少了N个),或者多了N个勾(终端品项数比上次多了N个)”,业代会当天被奖励或者处罚。然后,业代当然不甘心被罚钱,他们会在店里苦苦哀求,威逼利诱,阴险毒辣,想尽办法——让店里增加条码品项数。
2、位置和陈列维护:经销商送货时,尽量把自己送的货放在店面显眼位置,放在库房最前面,把竞品压在店面看不到的位置,压在库房最里面……。厂家和经销商的销售人员会在终端张贴海报,擦货架,增加本品陈列排面,把本品摆在最好的位置,增加陈列排面……。
3、价格维护:终端提价,把我应该卖6元一瓶的啤酒卖成7元了?终端砸价,把我该卖40元的牛奶砸价卖成38元了?这会影响我的销量,终端拜访人员要跟店里交涉,把价格调整过来,挂上新的价格标签,维护价格秩序……。
4、助销和促销执行:
a.助销:投放店招、灯箱……宣传物料。
b.设备管理:动手把厂家投放的冰箱、展示柜、专用陈列架里的“竞品”清理出去,摆上自己的产品……。
c.促销:给终端核发销量返利、检核终端陈列奖励的执行情况核发奖品、在终端张贴再来一瓶/买赠/特价等促销海报,并督促终端执行消费者促销活动……
d.协议维护:专场店要清理竞品,陈列协议要动手做陈列,排他协议要清理指定竞品……
5、服务
a、终端有无数投诉需要处理:“为什么给别人家店里有促销品我店里没有?”、“破损要调换!”、“砸价没人管、我不卖了!”、“给我的冰箱不制冷,再不修好我就不卖了!”、“给我兑现陈列奖励的货,日期陈旧我不要!”、“欠我的建立和费用还没给我!”……。取经路上有无数个妖怪,每一只都有自己的理由。这些问题看着琐碎,但是你处理不及时,就会造成丢店、丢品项。
三、经销商阶级不会被消灭,反而会提升
“APP+物流”的软肋是什么?从订货模式上,是典型的坐销,被动等终端店下单。最多在线上玩些促销力度。终端拜访模式上,仅仅是物流配送,而已。
不可回避的问题是,如果经销商阶级被消灭了——
基于经销商和终端多年客情基础和信用评估基础的赊销铺货,谁来干?“APP+物流”根本不具备这个客情基础和信用评估以及回款管理的能力。
谁来带车沿街撒货,增加品项数?
谁来动手做生动化?
谁来管理店内的异常价格?
谁来做终端促销的落地执行?
谁来管理店内的不良品,和断货?
谁来管理厂家投放的冰箱等设备的正确使用?
谁来维护专场协议,陈列协议,排他协议的执行?
没有哪个厂家会全国上终端业代队伍自己解决这些问题,康师傅、可乐、宝洁也做不到,还要靠经销商的销售队伍。
啤酒是个整箱消费的产品、而且体积大分量重、终端店没有那么大的库房,往往终端上午要货,中午就得送到,一定范围内也得靠经销商。
结论显而易见:
互联网“APP+物流”,只会整合经销商的部份物流作用,绝对替代不了市场维护的功能。
换句话说,新的模式下,那些纯粹“坐在家里等电话,然后送货的坐销经销商”,会受一定影响。但是,“经销商&分销商”这个阶级绝不会被消灭。
别人研究“互联网能干什么”的时候,你要去研究“互联网干不了什么”,危险就会变成机会,有终端七要素市场维护能力的经销商,反倒会有新的发展机会,会出现因此脱颖而出的,从物流商升级为终端市场服务商的黑马。
时间?来得及,品牌商和“APP+大物流订货送货平台”的整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,根据贸易集约效应,新的进店费等苛捐杂税可能又会产生,低价倾销冲击厂家价格容忍底线的矛盾会加剧。未必所有厂家乐于参加这个游戏。这中间给了经销商足够的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终端服务方式。小品牌进不了这个游戏,经销小而美的经销商也会存在。
对啊,事物发展发展是有基本规律的,给消费者而提供实惠的商业模式,会有竞争力。但是,尤其是对快消品而言,这个价格的计算必须包含终端要素的维护成本,否则,不会广泛和长久。
事物发展还有一个基本规律,大吃小的整合会出现,但是,社会分工越来越细,不会出现通杀的垄断。
马云也有干不了的活儿,快速消费品的竞争重点,绝对不仅仅是物流。
魏庆;写于2015年11月1日